英译汉_英译汉翻译拍照

英语文章或听力 翻译成 汉语

以下是英译汉的几点技巧:

第一,翻译时注意英文的句型,英文的句型一般来说有相应的中文译法。如It的句型的翻译:

(1)It is+名词十从句:

It is a fact that…事实是……

It is a question that………是个问题

It is good news that………是好消息

it is common knowledge………是常识

(2) It is+过去分词十从句:

It is said that…据说……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is asserted that…有人主张……

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

It is believed that…据信……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It will be seen from ii that…由此可见……

It has been proved that…已证明……

It is general1y considered that…人们普遍认为……

(3)It is+形容词十从句:

It is necessary that…有必要……

It is likely that…很可能……

It is clear that…很清楚……

It is important that…重要的是……

(4) It+不及物动词十从句:

It follows that…由此可见……

It happens that…碰巧……

It turned out that…结果是……

第二,注意英语被动句的翻译。英文的被动句经常用汉语主动句表达,如:You are requested to give a performance

英文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请你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英文中被动意义也可以用汉语中含有主动意义的句子来表达。常译成“被”、“由”、“受”、“为…所”等等。例如:

What is feared as failure in American society is,above all,loneliness.(在美国社会中作为失败而为人们所恐惧的,莫过于孤独了。)

第三,注意长句的翻译。首先不要被长句吓住,即使是很长的句子,也是由最基本的成分组成。分析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抓住主干部分,然后逐次分析各词意思以及相互间的逻辑、语法关系,再进行翻译。值得注意的是关系分句的翻译。关系分句主要功能是作名词(词组)的后置修饰语(即定语),但除作名词修饰语外,关系分句还可起其他作用,比如起状语分句和并列分句的作用,因此译成汉语时要注意,限定性关系分句翻译时因为英文置于名词后,汉语则将其置于先行项(antecedent)的前边,使其译成带有“的”字的定语句子,如:I

want a wife who will work and send me to school.(我想要个既能工作又能送我上学的老婆)。有的句子过长,前置会显得累赘,或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这样我们翻译时将从句后置,把它翻译成跟主句平行的并列句。如:I

want a wife who will not trouble me with a wife's duties but a1ways listens

to me.(我想要个老婆,她不会以妻子的义务来打搅我,而是始终听命于我。)

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和它的先行项之间有比较松散的关系。就其意义上来说,在句子中有时相当于二个并列分句,有时在语义上起状语分句的作用,翻译时可将其后置译成并列句,例如:

The sun warms the earth,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plants to grow.(太阳温暖了大地,这才使植物有可能生长。)也可以完全脱离主句,译成独立句。如:She

was very patient towards the children, which her husband seldom was.(她对孩子们很耐心,她丈夫却很少这样。)

Exercises: Put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①It is reported that they have found another star.

②It happens that I have my check-book with me.

③It is likely that he will succeed.

④It is a question that we arrive before l0 o'clock.

⑤She was advised to take the medicine.

⑥she told me that a big reservoir was being built in her hometown.

⑦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l came to the University.

⑧Yesterday I saw a wonderful film, which was about World War II.

Key to the exercises:

①据报道,他们又发现了一颗星。

②碰巧我带着支票簿。

③很可能他将成功。

④我们必须十点钟前到达是个问题。

⑤她被劝告吃药。

⑥她告诉我她的家乡正在建造一个大型水库。

⑦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来这所大学的那一天。

⑧昨晚我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是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

直译法,也就是参照文字的字面意思进行直接的翻译;

是同义习语借用法,也就是两种语言中有一些同义的习惯用语,不管是在形式、内容以及色彩方面都比较符合,它们的意思或隐义不但相同,并且形象或者比喻也是非常的相似;

意译法,就是有一些习惯用语没有办法进行直接翻译。

在国俗意义以及品牌翻译方面也要注意,在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中,就会涉及到商标的品牌。在对商标品牌进行翻译的时候,对商标词语的国俗语义要加以关注。国俗语义表现出了语义的民族性,也把使用此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俗的特点充分的反映出来。

高屋建瓴“揽全局”

主要是指翻译首先要分清英文主从句,一般先处理插入成分或从句,之后再处理主句。处理英文细节时要高屋建瓴,宏观把握,不拘泥于一字一词。行文需要注意中文特有的节奏感,不能拖沓冗长,要按照中文来龙去脉,由远及近的叙事原则组织行文。

2.行文提倡“四、六、八”

主要是指英译中行文务求简洁、流畅、自然,而简洁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四字句、六字句或者八字句。增强行文张力也是如此,采用四、六、八字句构成同义重复,这是中文的一大特点,如:口若悬河、剑拔弩张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中文“形散神不散”

主要是指中文重意合,不像英文那样通过介词和连词串联成句,中文的逻辑散落在字里行间。在具体行文时遵循“以意群为成句单位”的原则,意群间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不用特别指明逻辑关系。

?

4.“九九归一”是王道

主要是指英文中代词和其他替换同义词使用较为频繁,在英汉翻译时务必将英文中的代词所指对象明确化,同时将同义替换词或词组译为统一的汉语表达,保持前后一致。

5.描述修饰“去形象”

主要是指英文喜欢在名词前添加合理的形容词以提升语言张力和可读性,在译为中文时如果难以应对则可大胆去掉,特别是形容词是大家已知或常识性信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英中切换时形象词一般要去形象化。

6.“的”“被”头上一把刀

主要是指英译汉时“的”字使用切忌过于频繁,否则会导致译文拖沓,欧化现象严重,可考虑使用中文“四、六字句”提升译文语言张力;“被”字句在中文行文时一定要慎用,英文被动句较多,中文较少,英译汉时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

?

7“of”前后有讲究

主要是指“of”前属于英文的形象词或概括词,后面跟的则是实意、具体词,一旦翻译行文受阻,可考虑重点处理实意词,“of”前的词可以略去不译。

8. 数字收尾“准顺快”

主要是指相对于汉译英的“数字先行”原则,英译汉时尽可能把数字放在句末,这样可以避免句子来回颠倒,特别是在考试中这一技巧最能体现其价值,保证行文准、顺、快。

9. 动词处理“隐词法”

主要是指在具体语境下,有了主语和宾语,你完全可以推测添加适当的动词,如同本人写作一般,如“改革开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选择动词肯定是“提高、改善”之类的词,英文也是这样,如“The heavysnow disrupted flights and road traffic.”此处“disrupt”译为影响就很合适,而查词典时很难查到这样的概念直接对等。牢记:用写作的角度去翻译。

10. 具体适当“宏观化”

主要是指英中翻译时要注意“具体转宏观“的翻译原则,在中文里属于大家已知细节的部分完全可以忽略掉,英文细节描述往往在中文里都是高度概括表达,所以,英译汉时不必纠缠于英文的思维方式和行文特点,而应跳脱出来,进行宏观化处理。如:50% of the population are now living in cities and towns,中文应宏观处理为:城镇化率达50%。

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首先你应该把单词和意思进行直接翻译一下,其次你可以用汉语把英语修饰一下就可以了,这样会让你显得你的语言有一点优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